“爹,您看您又来了,您是个行商我就是个纨绔子弟嘛,出书就是为了挣钱,和国计民生也扯不上什么关系,咱就踏踏实实赚钱,那国计民生的事情不是该皇帝老儿去考虑嘛!”对于朱涛这种比较一贯的态度,朱元璋也不愿多说什么了,也就转移了话题,问道。“我在朝廷上也有几个朋友,他们也提出了一个问题,说朝廷的政令颁布后,到了地方上却总是被曲解,实际上让老百姓对朝廷造成了误会,这样的情况怎么解决呢。”朱涛想了想,说了两个字:“办报!”对于朱元璋这次出现的懵逼态度,朱涛则耐心的解释说。“大明朝其实一直都是有邸报制度的,也就是朝廷发生的任何大事以及政令颁布,都会以文件的形式发给四品以上的官员。”朱元璋点点头,又是不解的问道。“可是四品以上的官员不过几百人而已,而九州万方几千万的百姓,还是要靠底下的官吏来宣讲政令,这才是正根。”朱涛便说。“可以开办一家大明晚报,大批量的发行,面向大明全国来发行,老百姓也可以购买,这样既可以官家盈利,也能把朝廷的政令和大事小情让百姓知晓,再有人想曲解也难了。”听完了朱涛的话,朱元璋沉思良久,这果然是一个好办法,只要这大明晚报能够正常的刊行,并且能让老百姓都愿意看的话,那黑心官吏们自然不敢再曲解了。此时,朱标走过来,他刚才一直认真的听着,也在思考一个问题,这时候,忽然问朱涛说。“堂弟,你这个主意真的很不错,不过为兄却有一点不明白的地方,请你赐教!”朱涛拍了一下朱棣的肩膀,心说这个太平堂哥的确是有点书生样子,这么文绉绉的,便说。“堂哥,咱们都是自家人,就不用这么客气了,您是想问,这个晚报是大明官方刊行的,老百姓可能会不感兴趣,如何打开销量的问题是吧。”朱标心头顿时一惊,这就是他想问的问题,毕竟在他的心中,圣人也说过“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”的话,喜欢关心政事而特意买报的人毕竟是少数的。所以,他点点头说。“堂弟说的是,我考虑的正是这一点,老百姓怎么会愿意买报纸看呢?”朱涛哈哈大笑,说道。“堂哥,你们来的时候,和爹娘一样,特别着急的想听我讲那个五鼠闹东京的故事,不就是因为被那个书给吸引了吗?在大明晚报上除了政事,可以开娱乐版块,写点大千世界街头巷尾的故事,也可以连载三侠五义这样的书目呀。”这下子,朱标算是彻底的叹服了,这个堂弟,早就说是妖孽,果然如此,除了吃和医术、农术、政略和军事,现在竟然还加了个小说。到底还有什么是朱涛不会的呢,朱标在思考这个问题。朱元璋却想的更多,他越是咂摸越是觉得这个主意有味道,已经决定开始执行了。就在朱涛在讲述这个构想的时候,他就在考虑具体的实施办法了,不过到时候细化的东西,自然还是三位首辅来定出章程。他忽然问朱涛说:“涛儿,如果依你来看的话,到底是谁有能力出任大明晚报的第一任主管官呢。”朱涛低头思索,大概有一分钟的工夫,脱口回答说:“儿觉得非高启莫属。”